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塞罕坝,正青春 正文

塞罕坝,正青春

来源:清宥头条编辑:综合时间:2024-03-29 03:39:08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续写新的正青春绿色传奇

塞罕坝,正青春

【配塞一版通讯《塞罕坝,塞罕坝正青春》】塞罕坝(11201366)-20220823051251_副本.jpg

苍翠连绵绿波涌动的塞罕坝剑归于梦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 贾 楠 陈宝云

若问何花开不败,正青春英雄创业越千秋。塞罕坝

“全国林业英雄林”落户塞罕坝!塞罕坝8月15日,正青春“全国林业英雄林”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揭牌,塞罕坝致敬英雄,塞罕坝弘扬牢记使命、正青春艰苦创业、塞罕坝绿色发展的塞罕坝塞罕坝精神。这一抹深绿,正青春正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塞罕坝心里。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2021年8月23日下午,在承德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赞誉荒漠变绿洲的精神力量。

林涛阵阵,诉说着老一代塞罕坝人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嘱托在心,激励着新一代塞罕坝人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续写传奇。

塞罕坝,正青春。

又添新绿,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8月17日上午,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亮兵台营林区一处石质阳坡上,一株株小樟子松顶着嫩绿的枝叶,在倾斜近40度的山坡上迎风舒展。

“株高34厘米,长出新枝多条,剑归于梦生长点凸显,成活!”测树高、看长势,阴河分场自检组正在对今年5月栽下的170亩樟子松幼苗进行自检。

“这些土叫‘头皮土’,小樟子松就是在石头缝儿里种活的。”亮兵台营林区主任宋吉祥随意拨开几厘米厚的薄土,不规则的碎石一块挨一块地挤在土层下。

向石质阳坡要“绿”。今年,塞罕坝完成造林6657亩,其中包括1700余亩的攻坚造林。

咬定荒山不放松,种树,始终是塞罕坝人心中强劲的旋律。

今年5月底,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承德市调研时走进这片林海。他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奋力开启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新征程。

老一代塞罕坝人攻克了引种关、育苗关、造林关。如今,新一代塞罕坝人依然在闯关:良种引育关、资源结构优化关、森林质量提升关、林业可持续发展关。

“你们看这棵树,干型通直饱满,生长健康,无病虫害,可以以这棵树为参照建立一个空间结构单元,通过调整相邻四棵树的混交度、大小比、密集度、角尺度等指标,达到单元结构最优。”8月18日上午,千层板分场马蹄坑营林区的落叶松林地里,林场的50名技术骨干围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志东身边,一场人工林结构化经营技术推广示范教学在林间进行。

通过推广应用林分结构调整、抚育间伐、林冠下造林等关键技术,提升人工林经营的整体水平,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塞罕坝人今年的主要工作。

此前,塞罕坝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三大针叶树种为主,人工林树种单一。今年,林场共完成混交林营建2万亩,种植柞树、花楸、元宝枫、紫叶稠李等阔叶树种,使树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推进人工林向异龄复层混交林转变,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多样、更健康。

间伐,是对森林进行人工抚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头顶,十三四米的云杉高大挺拔;脚下,一棵棵或树干弯曲或没有长高的被压木被运出林地。在千层板分场烟子窑营林区五道渠子地块,施工员丁玉辉正带领工人进行间伐作业。

“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匀,砍下长得不好的树,留下的树才会长得更壮。”丁玉辉介绍,对森林进行人工抚育是精准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林场在实践中创造出造林、幼抚、定株、修枝、疏伐、主伐、更新造林等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森林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闯关,科研是强大支撑。

拉伸卷尺,用尼龙绳圈出1平方米的小样方,观察样方内草本植物的数量、高度和盖度……林场科技科科研人员付立华正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你们看,这片林子草本植物、灌木和天然落种乔木错落分布,林木种植疏密度合适,林分比较好。我们会将不同地块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对比,看哪种抚育方式效果最佳。”

生物多样性监测只是科技科承担的科研任务之一。为摸清塞罕坝三大针叶树种的脾性,目前,他们成立了《冀北地区云杉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深入了解云杉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以便通过有针对性的抚育,更大程度发挥林木的生态效益。

一次又一次的绿色攻坚,让百万亩林海绿意越来越浓。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面积达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活立木蓄积1036.8万立方米,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安全屏障。

科技护航,时刻守卫林海安全

8月的塞罕坝,引来八方游客。

“游客多了,林场的管护任务更重了。”在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该中心主任彭志杰紧盯着对面的大屏幕,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

在彭志杰面前,是林场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数十组图像铺满整个大屏幕,将茫茫林海尽收眼底,实时监控着林场的安全。

“目前,全场43个视频监控点,均安装在铁塔塔顶等林区各区域高点处,每个监控点可清晰监测周围半径15公里的区域,监测覆盖率达97%。”彭志杰说。

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

天上,橙色Mi-171直升机飞越整个林场,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护。从4月14日起,承德航空护林站开设了231公里的“环塞线”巡护线路,可覆盖塞罕坝林区全域。

地面,5个电脑屏幕一字排开,不仅有卫星监测、红外探火雷达、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发现火情,更有雷电预警监测系统预防雷击火。

林中,9座望海楼,18名瞭望员24小时值守;7支专业扑火队伍,在重要林区、公路沿线进行防火巡护……

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林场已建成林火视频监控网、生态安全隔离网、防火隔离带阻隔网三大防护网,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火情监控网络,时刻守护着林海安全。

“为科学处理防火和旅游的关系,林场完成了禁止旅游区的划定,大力压缩现有景点开放数量、面积和活动项目。初步划定旅游开放区包括生态观光廊道、生态文明宣教基地、生态集中观光点(区),总面积1.89万亩,占林场总经营面积的1.35%。”彭志杰说。

在塞罕坝,如果说防火是场永不终止的战斗,防虫亦然。

8月19日一大早,林场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刘广智就和同事们上山了。这段时间,他们要对林场新建的30个物联网智能监测站进行巡检,以保证能够尽快联网试运行。

“这可是一款科技‘神器’。通过性诱芯、蓝光灯吸引害虫进入灯箱,然后利用红外模块将其杀死。箱内的智能设备会定时自动拍照和计数,并将图片和数据传输至监测平台。”在北曼甸分场四道沟物联网智能监测站,刘广智指着智能虫情测报灯说,工作人员通过监测平台就可远程清晰查看现场害虫飞行和死亡虫体实景,进行虫种及数量分析,并做出虫情预警。

林场实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设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提升林场防控各种有害生物能力,实现对林业害虫的实时监测、精准防治。今年,计划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2万亩。

塞罕坝对病虫害防治的理念和技术还在不断进步。

“近几年,我们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自控机制’‘生态平衡’成为林场的关键词。”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说,现在塞罕坝人的理念是,只要能够实现森林自控的,就不人为干预;只要能够小范围控制的,绝不扩大面积防治;只要能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的,就不使用化学药剂。

绿色生金,多元拓展生态价值

塞罕坝下、伊逊河畔,一片造型松种植基地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村村民宁俊岭正手持修枝剪,踩着脚手架,忙着给松树“理发整形”。“从植树到修树,每天工资从100元涨到了300元。”宁俊岭笑着说。

上世纪80年代,哈里哈村成立近200人的植树专业队,参与林场和村庄绿化,并在林场技术人员指导下发展起苗圃种植产业。目前,该村林地面积达2.3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8%,林木保守估值1亿元,被誉为“塞罕坝下生态第一村”。

如何让生态价值再提升?哈里哈村在全县率先建立造型松示范基地,发力造型松产业。

“普通松树,一棵价格三四十元,但经过人工绑扎、枝条修剪、树冠再造,就能变身‘迎客松’‘不老松’等景观松,培育3年到5年,价格可达上万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洋介绍,目前,该县有可用于造型的油松苗木面积超2万亩、61.35万株,造型后5年内产值可达3.68亿元。

在塞罕坝,“绿”就是周边百姓致富的资源和底气。

在塞罕坝辐射带动下,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发展生态苗木基地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元;每年有4000多名百姓到林场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据统计,周边4万多名百姓依托百万亩林海走上了致富路。植绿护绿,林海“淘金”,已成为塞罕坝周边百姓生活常态。

外溢生态效益,造福一方百姓;深挖生态价值,产业发展更多元。

8月18日,经过森林生物量(碳汇)建模外业调查、项目报告编写、专家论证,塞罕坝机械林场30万亩天然次生林森林固碳产品项目核证会在石家庄举行。

“我们相继在5个分场抽样调查油松、柞树、桦树等主要树种,为全省构建森林生物量(碳汇)模型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测量各类样树的固碳数据,也将为林场森林碳汇测算奠定基础。”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科副科长常伟强说,加上此前5万亩造林碳汇、38万多亩营林碳汇,林场可用于开发固碳产品的面积将达到73万多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3%。

这片森林,靠着“呼吸”也能挣钱。

在完成474.9万吨国家核证减排量备案的基础上,塞罕坝继续寻求探索林业碳汇开发新途径,与生态环境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合作备忘录》,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的塞罕坝样板。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8月23日省生态环境厅即将举办的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将与3家钢铁企业进行降碳产品交易,10.31万吨降碳产品将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交易金额608万元。

日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让这片浩瀚林海的生态价值有了更多实现可能。

“塞罕坝的产业发展正在向更多角度更多层次迈进。林下经济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李永东说,目前,林场已试种林下参4000多株,探索大花杓兰等野生花卉培育驯化,引进并推广种植蓝靛果、小檗等灌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是建场60周年,是塞罕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续写辉煌的新起点。”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塞罕坝人将大力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真刀真枪干一场,干出一番新面貌,把林场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国有林场。


0.3718s , 40174.35156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塞罕坝,正青春,清宥头条  

sitemap

Top